第二百四十五章 剧变-《三国之战神刘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左右亲兵,不无震怖,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。

    正当刘封愤恨之时,一人掀帘而入,正是孟达。

    进入帐中的孟达,神情之间,竟是带着几分欣然的笑意,与大帐之中的气氛显得有点格格不入。

    “主公,有一个好消息,你恐怕绝对不会想到。”

    “好消息?能有好消息,该不会是曹休那厮不战自退了吧。”

    刘封有些不以为然,随口说道。

    孟达微微一笑没,曹休的兵马,真的撤退了。”

    刘封吃了一惊,不会有此等事,忙又派斥候前去侦察,果然回报说曹休的大军正在拔营,正向着巫县方向徐徐而退。

    紧接而来的情报,令刘封更加的感到不解。

    原本深入到建平,准备攻蜀的数万大军,竟然不可思议的沿着原路,又向房陵方向返回而去。

    似乎,曹军方面正在迅速的撤兵北还。

    占尽优势的曹军,竟然会突然这般莫名其妙的退兵,这实在是叫人费解。

    一开始,刘封还以为这又是曹操的疑兵之计,但在几天之后,当他的大军重新入驻空无一兵的巫县,确认所有的曹军,都沿原路返回东三郡时,刘封才真正接受这事实。

    想那曹操,费尽心机施展这连环之计,方才能如神兵天降一般,截断荆益二州,如此苦心经营的大好局面,怎会就这般不可思议的轻易放弃?

    几天之后,荆襄方面发来的情报,却更加的让刘封感到惊异。

    本是围攻樊城的十余万曹军,几乎在建平敌军撤兵的同时,一样撤了樊城之围,除了文聘留守新野之外,其余**万的大军,尽数向南阳方向急撤而去。

    曹操这般异常的举动,使刘封渐渐的意识到,一定是北方出了事,迫使曹操不得不撤兵北还。

    开始之时,刘封还在猜测,或许是许都发生政变,又或者是河北发生平民起义,震动了中原腹地,才逼得曹操不得不撤兵救火。

    但数天后的一道庞统的急信,方始让刘封真正的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庞统在信中声称,刘备已突袭了潼关一线,夏侯渊所部攻汉中之军被隔断于斜谷之中,覆没在即,刘备夺取关陇只是的问题。

    天下大局已有剧变,故是庞统催促刘封即刻还军襄阳,速做新的部署。

    在得到庞统信的第二天,刘封即率全军东归襄阳,却命由江州而至的马谡军,屯驻建平,防止曹操再有变化。

    当刘封率领着三万大军回往襄阳时,对岸的曹军已经撤走十日有余。

    新的情报表明,曹操正率领着近十五六万大军急速北归洛阳,看来是打算由洛阳向西进攻潼关,打通这条入关的主干道。

    南阳方面的曹军迅速的人去楼空,除了镇守宛城的曹洪三万步骑之外,就只剩下新野文聘所部的一万步军。

    “主公,目下刘备有极大的可能夺取关陇,一旦事成,则天下的大局将有本质的改变,这个时候,我们必须有一个新的国策,来应对这全新的局面。”

    州府之中,庞统对着刘封和一干重僚,用一种兴奋,却又不乏凝重的语气说道。

    庞统说得没,先前他们这些南方的诸侯,虽然和曹操斗得你死我活,但因地处南方,总是处于劣势一方。

    但若是刘备夺取了关陇,这就不但意味着他夺取了凉州产马之地,而且还对曹操统治的中原,形成了从西向东的俯攻之势。

    从前的三弱对一强,由南向北仰攻的局面,从此将一去不复返。

    天下的局势,岂能不发生质的变化。

    “这个刘备,倒是真会借势,若不是曹操自作聪明,只怕刘备老死汉中也不会碰上这般天赐的良机。”

    刘封口气之中,隐约对刘备有些许赞许,毕竟,偷渡子午谷,奇袭潼关这等险招,并不是谁都敢用的。

    唯有刘备这种赌徒,才会破釜沉舟,不顾一切的去赌这决定生死的一把。

    这时,蒯良道如今刘备攻入关中,曹操必然会全力对付刘备,荆襄所受的压力将一扫全无。主公,我以为,我们当尽起两州之兵,趁机攻取汉中。”

    曹刘争锋于关中,汉中之兵空虚,蒯良的计策倒也无可厚非。

    不过,刘封的心里,对于蒯良这看似合理的计策,却并不太赞同。

    汉中岂是那么好攻的,单只一个阳平关,只要刘备能以万余之众守住此关,就算倾二州之兵前去,也未必能够攻下此关。

    先前之时,因是误以为被曹操三面夹攻,形势危机,所以刘封才有攻取汉中的企图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,刘备兵出关中,夏侯渊覆灭在即,形势已是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。

    在刘备方面士气大振的情况下,刘封尽起大军前去攻打汉中,显然不太符合兵法之道。

    况且,如果他去打汉中,抄了刘备的老窝,在关中争夺战中,就将间接的导致刘备失败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,曹操重新的恢复对关陇的控制,天下的局势,仍然将是南北对峙,主动权还将掌握在曹操的手中。

    所以,现在攻打汉中,就如同曾经历史上东吴袭取荆州一样,眼前看起来是获得了小利,但实则却是失去了长远的大利。

    “士元,你认为如何?”刘封把目光转向了庞统。

    庞统冷笑一声,断然道当此千载难逢的机会,不去趁机攻取中原,却反去取汉中,哪一个获利更大,这还用得着讨论吗?”《《》》不跳字。

    庞统决然一语表明了他的态度,显然,刘封和他的这位首席谋士又想到了一块。

    “取中原?”
    第(2/3)页